5月15日7時18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系的跨越。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利用3D打印技術開發(fā)出了更舒適的輻射接收天線,供癌癥患者在微波熱療過程中佩戴。與主流放射治療設備相比,該團隊靈活的新型接收器體積較小,可以打印到特定于患者的幾何形狀,從而減少了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通過調整天線的填充水平,科學家們還發(fā)現他們能夠調節(jié)其介電常數,并通過電磁(EM)仿真器針對不同的暴露水平優(yōu)化其性能。
3D打印是Advance3制造中所采用的創(chuàng)新技術之一。3D打印可以將原本通過多個構件組合的零件進行一體化打印,實現了零件的整體化結構。
據外媒報道,隱形飛機的一種新外殼可以通過解決隱形飛機長期存在的設計弱點之一從而使隱形飛機在空中飛行更快、更有彈性甚至更隱蔽。像B-2幽靈機這樣的噴氣式飛機,美國空軍都會利用它們躲避大部分雷達跟蹤的能力來執(zhí)行秘密偵察任務。然而,賦予它們這些才能的高科技皮膚本身可能是一種負擔。
每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小型企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SBIR)計劃都將合同授予全美國的小型企業(yè),以促進創(chuàng)新性航天技術的研究和商業(yè)化。隨著將人類重返月球的新努力臨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正在加緊支持該機構即將進行的太空探索和殖民化計劃,這項計劃預計將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太空。 2021年5月14日,航天局宣布投資1.05億美元,向127個美國小型企業(yè)提供140個新的II期獎勵,以幫助他們將創(chuàng)新推向市場。被選中的公司中有十家將利用這筆資金開發(fā)與3D打印相關的項目,這是外層空間制造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